首页 > 质量管理 > 教学评估 > 正文

衡水学院2013年度教学工作分析报告

编辑:教务处  点击数:[]

2013年是我校通过教育部评估的攻坚年、教育教学发展的质量年、促进内涵建设的开放年、落实“十二五”规划的关键年。学校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为各项工作指导方针,遵循“目标引领、重点突破、分工协作、全面推进“的评建思路,在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图书资料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教学工作基本状态

1、师资队伍基本状况

表1 2013年教师基本情况

学院师资情况

合计

专任教师职称结构

专任教师学历结构

职工总数

专任教师

正高

副高

其他

博士

硕士

其他

1005

569

45

137

383

26

410

129

比例

32.2%

67.8%

77.2%

22.8%

2、专业基本情况

表2 2013年本科专业基本情况

序号

专业名称

获批时间

招生时间

在校生数

教师人数

1

汉语言文学

2004

2004

356

20

2

广播电视学

2006

2006

284

15

3

广告学

2008

2008

262

13

4

播音与主持艺术

2007

2007

383

15

5

汉语国际教育

2010

2010

149

8

6

英语

2004

2004

529

27

7

日语

2011

2011

135

9

8

政治学与行政学

2009

2009

190

13

9

思想政治教育

2005

2005

215

13

10

国际经济贸易

2006

2006

555

43

11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2007

2007

176

11

12

人力资源管理

2007

2007

337

19

13

学前教育

2007

2007

357

24

14

应用心理学

2010

2010

223

16

15

体育教育

2005

2005

606

50

16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2007

2007

17

数学与应用数学

2004

2004

273

34

18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004

2004

433

36

20

电子信息工程

2006

2006

647

26

21

数字媒体技术

2012

2012

243

8

22

化学

2005

2009

465

33

23

应用化学

2006

2006

24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2011

2011

236

15

25

生物科学

2004

2004

379

36

26

生物技术

2007

2007

27

园林

2006

2006

327

15

28

环境生态工程

2013

2013

149

13

29

音乐表演

2006

2006

140

9

30

音乐学

2005

2005

407

17

31

舞蹈学

2011

2011

168

7

32

舞蹈表演

2013

2013

44

4

33

动画

2007

2007

262

10

34

美术学

2005

2005

278

27

35

视觉传达艺术

2013

2013

662

35

36

环境设计

2013

2013

表3 2013年本科专业招生就业情况

序号

专业名称

招生数

毕业生数

毕业率

授学位率

考研率

就业率

1

化学类

125

184

99.5%

97.8%

26.8%

69.95%

2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52

0

0

0

0

0

3

思想政治教育

70

48

48%

47%

7%

81%

行政学与政治学

48

33

33%

33%

8%

91%

生物科学类

110

生物科学

58

22.41%

75.86%

生物技术

123

48

41.67%

93.75%

环境生态工程

70

-

-

-

-

-

英语

198

168

100%

100%

3.6%

83%

汉语国际教育

43

-

-

-

-

-

日语

31

-

-

-

-

-

环境设计

62

-

-

-

-

-

视觉传达

64

-

-

-

-

-

动画

60

43

100%

100%

4.6%

79%

美术学

88

59

100%

100%

7%

83%

艺术设计

-

53

100%

100%

2%

96%

广告学

-

89

100%

100%

5.6%

91%

学前教育学

93

100

100%

100%

3%

93%

应用心理学

75

-

-

-

-

-

数学与应用数学

94

152

100%

99.34%

8.6%

81.58%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40

87

100%

97.70%

2.3%

96.55%

汉语言文学

111

119

99%

99%

5%

97%

广播电视新闻学

92

136

99%

99%

4%

63%

播音与主持艺术

146

132

100%

100%

2%

80%

广告学

81

-

-

-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94

211

99%

96.8%

5.7%

97.8%

人力资源管理

58

91

96.8%

96.8%

1.1%

79.6%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42

43

4.3%

91.3%

7%

100%

音乐学

91

97

100%

100%

1%

99%

音乐表演

39

27

96%

96%

4%

96%

舞蹈学

30

-

-

-

-

-

舞蹈表演

16

-

-

-

-

-

体育学类

143

-

-

-

-

-

体育教育(接本)

42

56

100%

98.2%

7%

89%

社会体育(接本)

3

-

-

-

-

-

体育教育

106

96.2%

94.3%

2%

86.7%

社会体育

27

100%

100%

4%

89%

电子信息工程

136

93

96.8%

95.7%

19.4%

94.6%

物理学

43

-

-

-

-

-

数字媒体技术

75

-

-

-

-

-

表4 课程开设与教学研究情况

项目

数量

承担课程人数

638人

开课门次

3027门次

授课学时数

96864学时

教改项目数

109项

3、教学条件基本情况

表5 设施基本情况

实验实训室

数量

面积(㎡)

学年实验人时数

166

51800

856218

实习基地

数量

当年接纳实习学生

157

3367

资料室图书资料

藏书量:纸质102万册,电子图书138万种,拥有期刊1085种

年进书量11万册,生均年进书9.7册

4.教学建设基本情况

表6 本科教学工程相关项目建设情况

级别

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

各类卓越计划

精品

课程

教学

团队

教学成果奖

承担教改项目

国家级

省级

1

1

3

3

3

校级

2

55

18

16

85

5.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情况

表7 学生培养情况

竞赛名称

学科竞赛获奖

创新活动、技能竞赛获奖

文艺、体育竞赛获奖

合计

等 级

国际级

国家级

省部级

小计

国际级

国家级

省部级

小计

国际级

国家级

省部级

小计

2013-2014

3

82

114

199

0

22

17

39

2

19

50

71

309

二、教学工作思路、亮点和成效

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的思路

2013年是学校迎评促建关键年,全校各教学部门单位,在“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方针指导下,遵循“目标引领、重点突破、分工协作、全面推进“的评建思路,研讨设定了“一、二、三、四”工作体系。

“一”即全力以赴实现一个目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行业性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既具备坚定的政治方向、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又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知识和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还具有专业持续发展的应用能力。

“二”即集中精力服务好两类人群: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从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工作方式等方面为师生教学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三”即重点抓好三个环节:方案执行、实践教学、教学监控。即从大纲到课程再到考核,从实验到见习、实习再到社会实践,从质量标准到质量监测再到反馈调控,严格执行各个环节,确保教学质量。

“四”即精心谋划四个创新:培养模式创新、经费管理创新、工作机制创新、质量监控创新。

培养模式创新:一是推行学分制改革,注重人才个性培养;二是实行学生助教制和导师制,提高教师水平;三是通过“隐性课程显性化”和“显性课程多样化”手段,对德育课程和实践课程体系进行优化。

经费管理创新:一是按照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要求,调整和细化教学费用开支项目;二是对课时津贴分配制度进行酝酿改革。

工作机制创新:作为教学管理部门的教务处首先进行了工作机制改革,制定了内部工作制度十二条,从工作会议制度、考勤制度、联络制度、加班制度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与创新。

质量监控创新:根据当前高校教学质量监控发展现状和趋势,积极构建“人性化、协商式、低重心”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这一体系现已获准立项,并在制修订教学管理文件中得到体现。

2.教学工作亮点与成绩

2013年,学校逐步完善出“进步教育”理念、“守正出新”校训和“自主自强”学校精神,树立了“敬业树人”教风、“勤学力行”学风和“尊师爱生严谨唯实”校风,明确了“立足衡水,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奋斗目标等较为系统的学校顶层设计。

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投资3.5亿元建成15万平方米的新校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图书资料等基本办学条件达到或超过了国家办学合格标准。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坚持本科教育提高班,混合编队、顶岗实习模式,专业作品(毕业作品)创作制度,社会导师制等卓有成效的做法。

在学科专业建设上,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自身实际,成功申报微生物学等3个省级重点发展学科,确立了动画等7个学科为校级重点特色发展学科,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等11个校级特色专业和14个重点建设专业。建立了公共选修课资源库,运行12门尔雅通识教育网络课程选课平台。

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搭建了教师在线学习平台,建立健全教研室活动制度,确保教研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采用集体备课、说课、评课、座谈讨论、教学观摩、经验交流等方式进行,不断丰富教研活动内容。通过开展教研活动,切实提高了全院教师整体教学与教研水平。组织了20余场课堂教学示范活动, 2013年暑期,全校12个学院说专业36个,说课程上千门,举办各类教师培训62场。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工作先进集体”。

2013年,学校教学研究取得重大成果,学校取得的三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其中两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成功申报省级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课题3项,二级学院综合改革试点1个。

三、教学工作措施

为确保教学工作思路得到充分贯彻落实,学校在2013年的教学建设过程中,着力推行了以下五个方面措施。

1、转变教学管理工作作风

按照《衡水学院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实施办法》(院发[2013]14号)文件精神,各教学管理部门、单位严格按照办法逐项落实,并着力从转变工作方式和工作态度入手,要求各科室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流程,强调多听取教学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实际情况制修订规章制度,严格首问责任制,实现教学管理重心向服务转变。

2、对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大调整

根据行业实际和评估要求,教务处牵头,各二级学院副院长参与,成立了衡水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专项委托课题组,对12版方案人才培养进行了较大修订,新方案将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基本要求具体化,特别是对实践课程所占学分(学时)比例提出了明确要求。方案经过教研室多次研究,校内专家4次讨论,校外专家2次论证,最终通过结项,现已和印刷厂进行了3稿校对,形成了衡水学院2012修订版人才培养方案,为全校各专业人才培养奠定了方向和基础。

3、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全面修订

根据教学工作需要,学校成立了教学管理制度专题建设课题组,经过校内外专家多次研讨,制定出教学管理制度新框架,主要包括《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专业、课程、教材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实验、实践教学与实验室管理》等七部分,包括文件88项,其中,新制定文件40余项,修订文件30余项。目前已形成了衡水学院教学文件汇编。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为各教学单位提供了纲领性文件和教学依据,使我们的教学及其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合理。

4、大力度推进实践教学改革

首先是大力开展了实验室文化建设。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末确定生物和化学为“试点”建设单位,以委托课题形式开展,并以“试点建设单位”为样板,全面铺开实验室文化建设。第二,加大新上专业教学科研仪器设备采购力度。2012年度完成采购项目共计934.3余万元,新建广告学专业实验室等7个实验室、网络教学平台及精品课程管理平台等项目;更新了化学实验室、外语语音实验室、南校区教研室等项目。第三,加大实习工作的监管力度。由学校主管部门和各教学单位相关负责人,组成若干督察组,对我校2013届教育实习进行全方面督察,学校和市教育局不定期进行实习督察,确保实习生实习质量。此外,加大教育实习基地管理力度,全面实行奖惩制度。每年教育实习均评出优秀实习基地、优秀指导教师、优秀实习生,由市教育局统一颁发证书和奖励。第四,加大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力度。为充分保障毕设工作过程管理,2013年全面实行毕业论文(设计)智能管理系统,实现了选题、开题、过程指导、中期检查、论文答辩、成绩统计等各项环节的过程控制。此外,资产管理系统、实验室管理系统、实践教学管理系统等先进管理系统将陆续推出。

5、开展教学单位大走访活动

为稳步推进我校教学工作,做好《衡水学院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及任务分解》的贯彻落实工作,教务处协同评建办于2013年3月份对各教学单位开展了走访座谈活动。主动深入到教学单位,与教学单位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了解教学单位有关教务处牵头观测点的落实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教务处支持、帮助解决的困难。认真听取关于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走访这种活动,教务处进一步摸清了各二级学院的具体工作情况,走访中的及时解答和交流,也使各教学单位的工作方向更加明朗化、更有目标性和针对性。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

经过认真分析,我们认识到教学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本科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迫切需要我们进行深刻剖析、自我反思,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给予改进和解决。

(一)教学观念仍需进一步转变

存在问题:当前,面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新增劳动力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紧迫要求。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转型发展对于刚刚站稳脚跟的新建本科院校而言,确实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我校教职工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思想认识滞后。我校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中,学术研究型居多,“双师”型很少。这些教师和管理人员长期从事学术研究和封闭式管理,对于走出“象牙塔”,深入社会行业,搞应用与服务,并掌握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实践技能,肯定有许多不适应,不理解,甚至不能接受。

整改措施:加大转型教育宣传力度,消除传统观念。在学校全体教职工中及时开展思想大解放、转型大讨论类似的活动,通过讨论使广大教师和管理人员认识到转型的必要性、现实性以及深远意义,消除广大教师认识和观念上的误区。

(二)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范式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还有一定差距

存在问题:教师的知识结构问题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中老年教师由于年龄较大,知识结构已经不适应新办专业教学内容的需要,此外也没有了转专业再学习的精力;另一方面青年教师大多从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大学毕业而来,从高校到高校,从理论到理论,缺乏一线的实践知识。因此,教师的知识结构是转型的一大屏障。广大教师还没有形成自觉的应用型人才教学范式。当前我校广大教师依然遵循的是赫尔巴特传统教学理论,在教学上依然坚持“三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在教学方法上多以课堂讲授为主,以知识灌输为主,师生缺乏有效的互动。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重在实践,重在经验,提倡基于项目、基于问题、基于案例、基于现场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方法上则提倡讨论式、启发式、参与式、探究式、现场式等。很显然,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式还有较大差距,这种差距的缩小还需要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实践的转变过程。

整改措施:学校多渠道开辟途径,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1、充分利用学校的实习、实训基地。学校的实习、实训基地是师生将专业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沃土,学校应充分利用好实习、实训基地的作用,制定激励政策,鼓励教师经常到基地单位了解本专业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了解本专业对员工技能操作水平的要求,熟练掌握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2、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学校将积极提倡并开展社会服务活动,鼓励教师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与社会大众相结合的道路,理论联系实际,了解社会和生产的需要。鼓励教师与企业联合,承担企业的研发任务,密切教师与生产的联系,增强科研的针对性和应用性。鼓励教师利用节假日有偿或义务参与行业兼职工作,甚或停薪留职,从事生产、经营等创业活动等,从自主服务中提高专业技能。3、提倡专业技能学习培训。学校将采用请进来或走出去的方式,聘请行业实践专家到学校为教师传经递宝,进行专业技能指导,或推荐教师到国、内外职业技能研发中心等机构进行短期学习和培训,使教师的专业技能快速提高,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4、定期举办专业技能交流活动。学校将定期开展比赛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技能提高;如开展专业技能作品展览,激励教师自觉提高专业技能。对于校外举办的职业技能大赛和研讨会,尽可能让教师报名参加,以此来开阔思路,取长补短。5、鼓励教师考取行业资格。学校将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组织的各类行业资格和职称资格的培训考试。由学校针对本校专业的需要,确定对象,统一报名,集中培训。通过考取行业资格,让教师一专多能,成为“双师型”教师。6、实行师徒结对帮扶制度。对于同一专业课程,学校将继续安排已达标教师与未达标教师结成对子,利用平时上课及实习、实训等操作机会进行传、帮、带。7、通过教学评价促进教师自我提高。学校将教师的专业技能纳入到教学评价体系,让学生、同行和领导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评价,而且对教师的专业技能也进行评价,综合评定教师的教学工作水平,以此来促进全体教师自觉努力,发愤图强,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8、改革教学评价办法,促进教师教学范式转变。学校将通过改革教师评价办法,并将教师教学效果与其晋职与待遇直接挂钩,从而达到以评促改的目的。具体做法首先是改变学生评教标准,由侧重学理性评价转变为侧重实践性评价,其次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如知识应用能力、原理转化能力等,最后还要跟踪调查学生在用人单位的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并将各种评价结果与教师的评奖、评优、评职称等直接挂钩,从而调动教师转变教学方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经费支出结构不合理

存在问题:由于过去在有限的办学经费中,学校要发展,搞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挤占教学经费的现象比较突出,导致支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教学改革支出,专业建设支出,课程建设支出,教材建设支出,实践教学支出,学生活动经费支出等总量不足,结构失衡。

整改措施:加大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学生活动经费,专业、课程、教材等专项建设投入力度,通过改革财务制度,重心下移,加强二级学院财务管理,将经费包干管理转变为经费预算管理,严格财务审批制度,及时调整优化经费支出结构。

(四)专业结构布局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度低

存在问题:学校在专业结构布局上结合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采用了灵活设置专业方向的方式进行专业改造。但是紧密围绕地方主导产业和产业结构变化对学科专业结构进行调整的力度仍显不够,适应度差,学科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关联度不够高,与地方积极发展新兴工业、现代农业的战略需求紧密相关的学科专业不多,实力不强。学校对地方支柱产业、特色文化研究的深度不够,有影响的成果不多,现有的学科水平还不足以支撑开设相关专业。多数本科专业从名称到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计划等与其他学校相比大同小异,具有校本特色的专业不多,省级、国家级特色专业尚属空白,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还不够高。除生物类专业外,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尚未形成有较大影响的标志性成果,专业优势不够突出,专业特色不够明显。

整改措施:学校将继续加大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力度,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认真实施《衡水学院“十二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进一步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构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多科性专业体系。一是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本校学科实际,优化调整学校学科结构,初步构建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相结合、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相促进、特色学科与优势学科相统一,多学科综合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十二五”期间,在现有3个省级重点发展学科基础上,加大工学和农学学科培育力度,创建2个校级重点学科,力争培育1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和2个校级科技创新团队。二是优化与调整专业结构,根据地方经济社会需求,增设反映地方经济社会特点和需求旺盛的应用类专业1-2个,积极筹备,争取尽快设立现代工程农业类专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地方急需专业,有计划、分年度调整学科专业布局。通过设置专业方向改造部分传统专业。加强学科专业设置管理,科学论证学科专业设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一步完善学科专业建设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建设评估制度,着力提升学科专业建设与管理水平。在现有校级特色专业基础上,再培育校级特色专业1-2个,重点专业3个。积极参与并争取河北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本科教育创新高地等项目,使学校专业整体建设上台阶、上水平。

(五)学科专业带头人专属符合度不高

存在问题:由于学校本科办学历史短,新办专业多,年轻教师多,传统学科专业教师转型难度大,导致新办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整体薄弱,尤其缺乏高水平、有影响的带头人。目前尽管新办专业带头人都具有高级职称,但带头人的学科专业背景与新办专业的专属符合度不高,而现有学科专业对口年轻教师还没有完全真正的成长起来,加之高层次人才引进存在相当困难,难以满足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整改措施: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力度。按照《衡水学院人才引进与培养暂行规定》,根据学科专业建设的需要,加大力度引进中青年专家、双师型人才,引进紧缺专业、特别是优化学科专业梯队中紧缺的学术带头人,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加大专业带头人和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力度。一方面为学校现有的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创造条件,提供平台,使之能带头搞科研、出成果,起到引领作用。一方面加强“转型工程”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推进,重点做好专业带头人的转型培训工作,促使其在专业理念、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胜任专业建设需要。

(六)新办专业的教学资源相对不足

存在问题:2007 年到 2013 年六年间,学校增设了19个本科专业,占学校全部本科专业的53%。专业对口教师偏少,职称偏低,研究力量薄弱,现有部分教师的原学科专业优势不能直接转化到新办专业上来,加之新办专业教师的引进与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师资力量明显薄弱。新办专业缺少专项建设经费的支持,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实习实训场所等教学基本条件需进一步改善,新办专业建设水平需要下大气力提升。

整改措施:建立健全新办专业建设的激励机制,加快新办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逐步改善新办专业师资、办学条件。通过人才引进,职称评定政策倾斜,在职教师转型教育,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等方式,改善新办专业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对新办专业实行定期评估制度,促进新办专业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加大新专业建设与管理力度,设立新办专业建设专项经费,保证新办专业教学经费的适时、足额投入,重点支持新办专业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优先支持购置专业图书资料,改善新办专业硬件条件,促进其快速健康发展。在学校传统优势学科专业基础上,瞄准新兴专业发展的前沿、瞄准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立足服务地方这个根本,加强专业交叉、融合,增强新办专业适应社会的能力。

(七)学校教学管理激励机制不完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存在问题:由于学校建校时间短,目前学校教学及教学管理的现状不可避免地保留着原来的痕迹,学校管理体制的理顺与调整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加之学校管理队伍与教学队伍建设缺乏整体与长期规划,一系列调动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积极性的激励政策还不完善,导致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整体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不够,工作中的开拓精神不强,多数工作人员和教师习惯于被动执行管理规章制度和服从领导意旨。此外,教学管理人员和广大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和培训以及挂职锻炼的机会缺少,教学管理理念不能与时俱进,管理和教学水平不能与日俱增,教学管理和教学的积极性不够高涨,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不同程度存在执行不够严格,存在有规不依,执规不严的现象。近年来,随着学校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教学管理事务逐渐增多,各级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的工作量剧增,致使各级管理人员和教师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考虑如何在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学工作方面进行创新和改革,很多时间和精力陷于日常的教育教学与管理事务之中,缺乏充裕的时间来学习和深造,以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导致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和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转处在勉强维持的状态。此外,学校管理队伍和管理岗位职责建设滞后,导致工作中存在任务指向不明,分配不均,相互推诿的现象,增加了管理的成本,降低了管理效能。

整改措施:在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方面,一是要创新学校领导体制机制,不断推进学校内部管理结构改革,进一步完善和体现“党委领导、校长治校、教授治学”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二是要着力推进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理顺校、院、教研室(系)三级管理机制,推进“扁平化”管理,充分发挥基层教学单位和学术权力在管理中的积极作用。简政放权,重心下移,权责一致,调动基层教学单位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使管理及教学的各方面都能适应各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三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培养机制,加强管理干部能力建设。注重干部的德才和业绩,注重启用优秀人才。大力选拔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完善备用结合、培养衔接、滚动发展的后备干部选拔培养机制。四是制定管理干部建设规划,围绕学校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提升,开展系列教育政策法规、现代经济、管理知识、执政能力、业务能力等方面教育培训,通过多岗培养、交流任职、挂职锻炼、送出培训、学历提升等措施,全面提高管理干部的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五是进一步整理完善学校管理规章制度,通过加大公示、监控力度,确保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落到实处。六是切实落实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加快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提高教师工作待遇,提升教师教学工作积极性和专业发展水平。

(八)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够完善,教学状态数据库发挥的作用还不明显

存在问题:学校尽管开展了教学工作检查、教学督导、学生评教等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但是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仍不尽完善。一是部分师生员工对教学质量的认识和标准还比较模糊,在过于强调教学环节规范的同时,不同程度忽视了影响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真正因素。二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机制还不健全。学校教学质量保障工作尽管有制度,有措施,也有不同程度的落实,但是这些保障制度分散在不同的科室,难以发挥整体功效。三是教学质量保障制度落实和执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够。四是教学质量监控体制和反馈改进机制尚不完善。在教学质量监控中,存在信息反馈不及时,渠道不通畅,调控力度不够大等问题。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是学校教学状态信息化的载体,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现代化很重要的举措之一。尽管学校建立了一系列教学管理数据系统,但各数据系统独立运行,缺乏管理系统的整合,难以发挥整体优势。

整改措施:为完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学校将在设立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专门机构的基础上,按照管评分离原则,从以下几方面着紧用力,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一是通过专题讲座、工作简报、网络宣传等方式,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在全体师生员工中营造浓厚教学质量氛围,使人人自觉关注质量。二是整合全校部门单位教学质量保障资源,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定期通报、交流、研究和解决教学质量保障问题。三是加强教学质量保障制度建设。进一步细化目标系统,完善细化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使质量标准更科学、易操作。完善教学评估制度,积极开展院系评估、实施专业评估。加强教学质量管理队伍建设,完善校、院、教研室(系)三级和管理人员、教师、学生三个维度的教学质量管理队伍,明确各级组织和各类人员的工作职责和权益。继续坚持三级听课、教学督导、学生评教、教学信息员制度。四是健全信息反馈与调控系统,通过简报、会议、讲座、谈话、报告等手段增进质量监控信息的反馈与调控。五是在利用上级部门教学状态数据库的同时,整合研发自己的教学状态数据库,整体把控学校的教学状态,为学校管理决策提供有效依据,为各级各类评估建立数据常态化平台。

(九)开放性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较为薄弱,实验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滞后

存在问题:学校高度重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成立了相应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职能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实验教学管理制度。但受学校占地和教学行政用房等办学资源紧张所限,导致实验室规划、建设、资源配置、综合利用的职能还未能落实到位,全校基础实验共享平台搭建困难,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以二级学院为单位,分散建设的现象仍然存在,实验教学资源共享程度较低,尤其是开放性实验室建设,起步晚,经验少。在实验选题、过程评价、人员配备、操作安全、经费和工作量计算等方面存在不小挑战,缺乏相应的配套制度和措施。实验仪器设备采购在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中发挥支撑作用不够,专业实验室开放度不高,开放性实验较少。实验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相对滞后,专职实验教学管理队伍数量不足,实验教学职称系列人员比例小,对实验教学人员的培训工作还没有落到实处。

整改措施:为进一步加强开放性实验室管理与建设,学校将按照《衡水学院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继续大力推进实验室开放工作,将实验室现有封闭式格局管理模式有计划、分步骤地转变为开放式管理模式,改革实验室运行机制,完善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扩大实验室开放范围,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逐步实现由时空开放向项目开放过渡,让学生随时走进实验室,亲自动手操作,用实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全面能力和综合素质。根据学校发展和教学需要,合理定编,尽快配齐实验室技术人员,每年补充一定数量的教师充实和优化实验教学队伍。制定实验教学倾斜政策,壮大实验教学队伍,鼓励有科研能力和技术实践能力的教师参与实验教学,确保实验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十)保障与服务教学的力度不够,学生活动场所建设滞后

存在问题:升本后,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在校生人数比升本之初翻了一番多,且本科教学事务比专科教学明显增多,在管理人员数量没有明显增多情况下,无疑给各部门的管理带来巨大压力和挑战,这是客观原因,但是也有我们自身主观原因,导致保障与服务教学的力度不够。以下几个方面较为突出,一是后勤服务跟不上,如教室损坏的桌椅、窗帘等尽管有师生和教学督导反馈了信息,但是仍然得不到及时维修,学生反映强烈的宿舍水电问题长期得不到彻底解决等。二是图书馆个别工作人员不遵守阅览室规定,高声谈话聊天,吃东西,影响学生学习。三是学生在宿舍丢失财物,宿舍卫生脏乱差的状况长期得不到解决等。此外,校园施工和学生活动产生的噪音也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由于历史原因,学校占地面积缺口较大,办学规模扩张只能优先考虑教学楼和宿舍楼建设,导致学生校园活动场所极其有限,体育场馆、活动中心等场所建设滞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活动的质量。2012年调查问卷显示,师生对学校部分教学工作及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还不够高,尤其是学校的硬件设施,如教室数量、运动场地及体育设施等,满意率均低于80%。

整改措施: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将通过实施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确保各部门牢固树立教学中心地位的观念,树立“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为此,学校将进一步建立健全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推行岗位责任制,各部门定编、定岗、定人、定责,年终进行综合评价考核,实行一票优先制和一票否决制,对考核优秀的人员进行表彰,优先晋升、晋职,对考核不称职的人员进行批评教育直至降职离岗。此外学校将深入实施领导联系部门、教学单位和师生制度,学生接待日制度,设立意见箱,出台教学质量简报等,加强教学质量保障的过程管理。对于学生活动场所问题,学校一方面将加快西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建设步伐,一方面还将开拓校内外活动资源,如校外马拉松跑道,实习教学基地等,满足学生活动需求。

2014年4月27日

上一篇:关于开展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检查的通知
下一篇:关于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优秀教师的通报

最近更新

图片新闻